目前分類:Art Your Life 讓藝術豐富你的生活 (7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經過上一集的100種生活之後,今天想介紹位於希臘的格纳瓦里诺海滩酒吧 !!

 這是一間由K-Studio打造的充滿海水味道的休閒酒吧位於希臘的格納瓦里諾,距離海灘也只有幾英尺的距離。

 

 

 

 

 

酒吧的設計背景根據失事海灘和魯賓遜漂流記中的小屋。

 

如果大家試圖想像魯賓遜漂流記中船的樣子,想像他是如何把毀掉的船變成沙灘上的一個家。

 

 

 

 

酒吧是在一塊高高架起的木質平臺上,底下就是不斷湧來的浪花。向外延伸的是巨大的木頭柱子

 

,像一艘船的桅杆,懸掛著的遮陽篷呈半收攏狀態,就好像是船帆,

 

 

 

 

 

 

 

 

 

 

 

用繩子和木條編制而成的格子狀照明燈具,

 

像掛在海邊的籃子,真的是很有創意的設計呢。

 

 

 

最後來看看他們的平面圖吧!

 

 

人生當中大家都夢寐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吧台,

一回家就有在國外度假的感覺是不是很棒呢?

 

今天又來到週五了呢 !! 假日有時間的話跟家人、

朋友出門走走會是解放心情放鬆身心的好選擇喔!!

 

 

 

資料來源 : http://www.dinzd.com/works/k-studio.html

hsiehidesig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呼叫全台老靈魂!如果你特別反骨,比起追逐流行,更偏愛老派浪漫,那你一定不能錯過今年 10 月 1 日到 31 日在大稻埕全區舉辦的「大稻埕國際藝術節」!「大稻埕國際藝術節」自 2015 年首度由 Bookstore 1920s(二十書店)、褶子劇團(思劇場)及財團法人蔣渭水文化基金會共同發起,而今年更以代表 1920 年代的「狂騷(roaring)」精神,以「一起狂騷」為口號,邀請國內外優秀的創作者和策展人,結合許多在地文化單位,讓大家重溫1920 年代的復古浪漫

Together we roar!今年以「狂騷的 20 年代」為主題,是日文漢字對英文「Roaring 20s」的譯寫。狂熱而騷動,指的其實是創造力(Creativity),是最適切於標識 1920 年代的特質。 (Photo Credit:大稻埕國際藝術節)
 
來大稻埕懷念老時光再適合不過!你知道嗎?推回到 80 多年前,大稻埕一帶可是台北最繁華的地區,同時也是各色流行的發源地,宛如台北的「曼哈頓」般,所有最時髦、最富裕的人事物曾聚集在這裡。

今年「大稻埕國際藝術節」也特別邀請到來自不同領域的 5 位客席策展人包含:新加坡籍國際策展人鄧富權,曾獲葛萊美音樂獎入圍的音樂創作者 David Chen、知名視覺藝術家余政達、爵士音樂創作者楊蕙瑄,和入籍台灣的美裔攝影師林道明等,帶來精采的四大主題活動,包含:「藝術節主題節目」、「時空劇場- 1920 變裝遊行」、「戶外才華市集」、「藝術節系列講座」,活動延燒整整一個月,屆時台北勢必將掀起一場復古風潮。




整個大稻埕都是我的舞台!過去幾年趣味的表演活動總是吸引滿滿人潮,今年整個 10 月大稻埕也將籠罩在復古旋風中,讓人有機會穿越時空,重溫 1920 年代的舊夢(Photo Credit:大稻埕國際藝術節)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節目將分成特邀策展節目與特選節目兩種,並前所未有地將所有節目拉到戶外的騎樓、廣場、公園等街頭空間,讓更多民眾可以零距離與表演者互動,來自新、馬、泰、菲、美、法、港、台等地共十多組策展人及國內外精選表演團隊將輪番上陣,帶來一連串結合大稻埕在地元素的精彩演出,讓人十分期待!

究竟有哪些值得關注的呢?特邀策展節目包括菲律賓藝術家 Leeroy New 與新加坡繩索藝術表演者 Daniel Kok 的駐埕計畫;法國聲音藝術家 Yannick 等夥伴們發表大稻埕的聲音作品;視覺藝術家余政達帶來全新作品《女神我》計畫,將與觀眾進行一場祕密派對;楊蕙瑄結合酒家菜的爵士和那卡西演出;美日街拍攝影大師開設工作坊及展出等。而特選節目則有國內外演出團隊,包括馬來西亞的卜卜劇場、香港三木劇場、台灣 InTW 舞影工作室、梵體劇場、壞鞋子舞蹈劇場等,皆邀請民眾一同來探索在地故事。
 

 



整個大稻埕都是舞台今年將有眾多國內外的表演藝術團體在各個街區演出,不知道會在街角巧遇哪個藝術表演呢(Photo Credit:大稻埕國際藝術節)
 
其中,變裝遊行活動無非是是藝術節的高潮!即將在 10 月14 日熱鬧登場的「時空劇場- 1920 變裝遊行」將以1920 的大稻埕為場景,邀請大家變裝成 1920 年代風格服飾,今年更首度規劃將活動現場打造成復古場景,遊行沿途將設有時空攤販和好物市集,帶領民眾走入時空隧道,感受百年前的大稻埕風采!


老中青一起來同樂!每年遊行大家都精心打扮,就算沒有服裝的民眾也別擔心,因活動當天還提供髮型、專業化妝、服裝租借的造型套餐,外加手作飾品工作坊,全程由大稻埕在地專業造型師操手,就是要讓你在老時代中也能豔冠群芳!(Photo Credit:大稻埕國際藝術節)
 
除了藝術活動外,還有一系列主題講座幫你溫習歷史記憶,講座將邀請到文化研究者、策展人及藝術家,共同探討大稻埕文化及戲劇產業、東南亞藝術市場,和新型態劇場等文化議題。

更有趣的是,想要深度了解大稻埕的民眾,只要透過贊助募資,還可參與「Open House 私密遊」,探險 10 多個在地店家和場館,包括行冊餐廳、燈光設計師江佶洋工作室、印花樂等平日不對外開放的空間,還有眾多特殊體驗活動等著大家,還在等什麼呢?準備好你的裝扮,一起出發去大稻埕狂騷了吧!

資料來源:http://www.mottimes.com/cht/article_detail.php?serial=1632&type=0

▌大稻埕國際藝術節
時間:2017 年10 月 1 日到 31 日
文章標籤

hsiehidesig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能想像在圖書館中也可以生火下廚、玩弄食材嗎?別懷疑!在首爾的「烹飪圖書館」(Cooking Library)就是一個把心靈和胃都照顧得妥妥貼貼的地方。近日位於倫敦的知名專業餐飲設計工作室 Blacksheep 替韓國最大的信用卡公司之一 Hyundai CardHC),設計了一座「烹飪圖書館」(Cooking Library),不只優雅舒放的空間令人屏息,更特別設置了廚藝與餐敘區塊,讓去圖書館不再只能收穫精神食糧,也能實際飽餐一頓,由內而外,感受美食所帶來的幸福生活想像。



不會料理的人有福了! Blacksheep 替韓國最大的信用卡公司之一 Hyundai CardHC),設計了一座「烹飪圖書館」,不管是愛吃還是愛料理的人,都可以在這找到自己的天地。(Photo CreditKyungsub Shin

 

如果說數位時代快速的生活步調,讓你無法喘息,那麼「烹飪圖書館」則提供了一個全新的休閒選項!過去 HC 信用卡公司為了創造日常生活中具有意義和療癒人心的體驗,早已分別打造了一系列靈感空間,從旅行、音樂,到設計等,涵蓋了多種生活風格的知識精華,為美好生活提供最佳的靈感來源,而今年最新加入的烹飪主題,無疑是讓生活品味層次,更加繽紛多彩。




 


高挑開敞的空間定義多元機能,從豐富藏書 ,教學影片到實際手作,讓不會下廚的人們也能到享受到最好的烹飪教育。(Photo CreditKyungsub Shin

 

當經濟不虞匱乏,自然多了些閒情逸致,「烹飪圖書館」的出現,引發了首爾最富裕社區永登浦區居民的烹飪興趣,此外,此次 Blacksheep 也特別與 One O One Architects 的建築師 Choi Wook 合作,將「烹飪圖書館」打造為系列靈感空間中最後、且最雄心勃勃的章節,從品牌規劃、室內設計、員工制服到整體包裝,Blacksheep 皆一手包辦,替讀者帶來精神和味蕾上的雙重享受。
 





優雅明淨的下廚空間,與精心陳列的食材擺設, 讓烹飪料理不只是繁瑣家務, 而變成一件讓人樂在其中的生活藝術。(Photo CreditKyungsub Shin

從空間上,即能感受到設計團隊對工藝設計的極致講究,「烹飪圖書館」不只有陳列大量料理相關書籍的書香空間,餵養讀者豐富知識,更特別的是,還打破一般圖書館謝絕飲食的常規,特別設計了下廚與餐飲場域,無論是想要一展廚藝、學習料理技能,抑或純粹想要享用美食,皆可以在這裡找到前來圖書館的理由。





肚子餓了嗎?快來試試看在「烹飪圖書館」中料理出來的美食,有沒有特別不一樣呢?(Photo CreditKyungsub Shin

 

不只如此,對食材與設計上的講究,Blacksheep 設計團隊也絲毫不馬虎,未來他們還設想在歐洲郊區設立一個小工廠,將其改建成首爾市中心的食品實驗室,並指定一系列來自歐洲重要家具和照明品牌的高品質產品,將餐飲藝術的理想概念帶入日常生活,從空間到食材設計,讓所有來到「烹飪圖書館」的訪客,都能擁有更精緻的生活體驗。

 

資訊來源:

http://www.mottimes.com/cht/article_detail.php?serial=1612&type=0

 

文章標籤

hsiehidesig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荷蘭知名建築事務所 MVRDV 近年來提出許多令人驚喜不已的設計,為許多城市帶來新的景致也成就了不少著名地標,今年 MVRDV 贏得了首爾中央車站附近的一個改造競賽,即將為首爾打造名為「首爾路 7017(서울역 7017 )的高架空中花園,當設計圖出來後,讓人忍不住驚嘆:這是夢境吧!

 

 

 

廢棄的高架將變為浪漫的空中花園

 

此次設計是要將 938 米長的廢棄高架改造為更環保且人性化的高架空中花園,設計中配置了兩百多棵的樹木及花草,希望重新使用的高架不僅僅是一個為眾人提供交通便利的地方,更是強化公共空間的新地標。不再提供車輛行駛的人行高架橋,所帶來的交通上便利,由於高架的重新啟用,來往鄰近車站之間,能將 25 分鐘的路程縮短至 11 分鐘。

 

這個即將被改造的公路建於 70 年代,之後因為安全考量而停止使用,韓國當地政府認為這座高架的結構已經不再安全,無法承受過重的車輛行駛後,在 2007 年禁止重型車輛上高架。原先想到的是要將其拆除,但鑒於多方考量,決定將這這個地方變成一個可重新使用的公共空間,因此推出了一個設計比賽,也在今年由 MVRDV 拿下設計主導權。

 

 

 

 

 

 

公共空間不再單調無趣

 

MVRDV 首席設計師及創辦人 Winy Maas 表示:我們希望這座高架空中花園可以變成一個舒適的公共區域,為首爾的居民提供更優良的居住品質。他不僅僅是一個提供人們散步的公園,更是一個保留下這個曾經歷世代交替的公路,讓我們能透過設計做到更優化的使用。

 

當然在這個長達 938 米,總面積約為 9661 平方米的公共區域,自然會跟著有許多周邊的催化商機,接著希望能為這個地方引進合適的咖啡廳、花店、商街等,為這個空中花園注入更多活力,想當然爾,這個看起來如夢似幻的空中花園,絕對會成為亞洲新地標!

 

 

 


 

 

 

 

 

名稱由來、暢遊首爾站一帶

 

「首爾路 7017( seoullo 7017 )中的首爾路包含了「代表首爾的人行道」、「走向首爾的路」的雙重意義。「7017」則同時表達了首爾站高架誕生的 1970 年和將要轉變為步行街的 2017 年。另外,LOGO的設計讓人聯想到,心情好時能見到的笑容的曲線型,給人一種親切感。尤其,原本表示「路」的英語字母用「l」代替了「r」,把兩個「l」形象化為行走的人的腳的樣子,是一個嚮往著快樂且生氣勃勃的富有動感的標誌。

 

首爾路 7017 2017 5 20 日正式對外開放,更請來當紅韓流男神宋仲基出任旅遊大使,有機會前往韓國旅遊的朋友,可從 17 條路線自行漫步,或是已規劃好的 4 條步行旅遊路線,包括圍繞首爾歷史文化的「南山會賢路線」、欣賞舊時代與現代建築交錯的「中林忠正路線」、尋找舊回憶的「青坡孝昌路線」以及遊覽首爾站東西兩側的「首爾站整合路線」,全程約 2 3 小時不等。

 

資料來源 :

All Images via MVRDV

http://thepolysh.com/blog/2017/08/05/seoullo-7017/

 

文章標籤

hsiehidesig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Numeroventi_21

這是一個夢想的發源地,創作的起點。

佛羅倫斯,翡冷翠,文藝復興時期藝術重鎮,幾世紀來,這是座各個角落的美與歷史,一直為所有創作者與藝術家心生嚮往、找尋的城市。Numeroventi,為義大利文「20」之意,坐落在佛羅倫斯舊城區的市中心——Palazzo Galli Tassi 。自 15 世紀落成的老建築,是此區唯一新興現代藝術家規劃的空間,外表保留老佛羅倫斯的建築語言,而內部現代摩登,洋溢明亮、簡約的北歐風情。新舊交融之區,Numeroventi 不僅開闢寬敞的展覽空間與設計公寓出租,也提供藝術家進駐。

 

Numeroventi_15
Image Source: Numeroventi.
Numeroventi_00
Image Source: Numeroventi.
Numeroventi_16
Image Source: Numeroventi.

創辦人 Martino di Napoli Rampolla 畢業於義大利的時尚設計學院 Polimoda ,畢業後花了一段時間在各處旅行;走訪至巴賽隆納與比利時,啟發了他對複合空間的想法,各種「美」與設計的靈感與視野,在旅程裡逐漸累積。尤其在巴賽隆納時,Martino 拜訪許多半開放的藝術家創作空間——他發現佛羅倫斯所缺少的,正是一個舒適與寬闊的空間,提供創作者歇息並且靜下心創作;而這樣複合式、抱持開放理念的空間,不僅提供藝術家創作,也開啟商業結合的可能。Martino 希望建造一個人文與商業並存之地,秉持旅行中逐漸發展成熟的信念,回到佛羅倫斯開始著手進行 Numeroventi 複合空間的計畫,並且確定了著重於當代藝術與空間設計作為發展。

 

Numeroventi
Image Source: Numeroventi.
Numeroventi_6
Image Source: Numeroventi.
Numeroventi_01
Image Source: Numeroventi.
Numeroventi_32
Image Source: Numeroventi.
Numeroventi_17
Image Source: Numeroventi.
Numeroventi_13
Image Source: Numeroventi Facebook.

 

“It is a dreamer’s space. And by the nature of dreams, they weave through time and space fluidly, containing elements of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without being trapped in either one.”——Marisa Garreffa

 

共有三間房間與個人衛浴的公寓,加上一寬敞明亮的廚房;廚房作為此地入住旅客與藝術家的交流空間,一張溫暖的大型木桌成為目光焦點,大家聚在此用餐、討論與分享。作為一個展演空間、旅人歇息的公寓,這裡提供藝術家停駐、放鬆並且潛心創作。以空間結合不同領域的創作者,在 Numeroventi  交流並完成創作, Martino 相信在不同的視野與交流中,有突破框架或衝撞出新想法的可能。曾駐點於此的作家/表演藝術家 Marisa Garreffa,便稱其為「夢想家的空間」;裝納夢想的格局與北歐簡約的設計風格,則由 Andrew Trotter 協助完成。本行即為室內設計師/雜誌 OPENHOUSE 創辦人的 Andrew Trotter(回顧 Andrew Trotter 在奧斯圖尼打造的白色小旅館 Masseria Moroseta),本是室內設計領域裡耳熟能詳的佼佼者,利用佛羅倫斯的光影並結合擅長的現代設計線條,整體空間明亮並且簡潔,仿若毫不費力,空間的美感信手捻來。

 

Numeroventi_18
Image Source: Numeroventi.
Numeroventi_03
Image Source: Numeroventi.
Numeroventi_21
Image Source: Numeroventi.
Numeroventi_20
Image Source: Numeroventi.
Numeroventi_24
Image Source: Numeroventi.
Numeroventi_02
Image Source: Numeroventi.
Numeroventi_19
Image Source: Numeroventi Facebook.

Martino 希望,未來這裡不僅提供當地藝術家安心駐足、發揮,也能讓旅居於此地的國外藝術家在此創作,以提供空間居住的方式,讓藝術家來訪這座城市而被激發靈感,為這座城留下些什麼,甚或,讓翡冷翠再次發光。除了現有的規劃,Martino 也在建築內著手打造共同工作空間與攝影棚,未來希望藉由舉辦烹飪、繪畫與設計課程,提供另類卻舒適完善的學習環境與主題;隨意漫步進入、閱讀,或與藝術家們聊聊,喝杯咖啡度過一個值得美好消磨的午後。

 

Numeroventi_35
藝術家 Marisa Garreffa 於駐點時在空間裡進行的創作。Image Source: Numeroventi Facebook.
Numeroventi_33
藝術家 Marisa Garreffa 於駐點時在空間裡進行的創作。Image Source: Numeroventi Facebook.
Numeroventi_30
藝術家 Harumi Matsumoto 於駐點時在空間裡進行的創作。Image Source: Numeroventi.
Numeroventi_29
藝術家 Harumi Matsumoto 於駐點時發起的工坊。Image Source: Numeroventi.
Numeroventi_14
Numeroventi 團隊。Image Source: Numeroventi Facebook.

Numeroventi 以別出心裁的方式,實踐美好生活的理念,也給予我們一個夢想生活的體驗,讓人停下腳步,開始思考。對於空間的計畫與未來,它不疾不徐,以自然的步調、舒適自在的步伐,慢慢地與時代生活需求融合、形塑,成為一個夢想家的棲息地。

 

Numeroventi
Via de Pandolfini 20, Florence, Italy
Opening Hours: Mon-Sun/ 11:00 am-07:30 pm
T: +39-338-245-0055

資料來源:http://thepolysh.com/blog/2017/07/25/numeroventi/

文章標籤

hsiehidesig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面臨全球各大城市房價屢創新高的今日,挑戰傳統的居住空間及形式,重新定義集合式居住空間及生活型態,已在當代建築掀起一波革新再造的熱潮。面對當代居住這一未解的謎,位於德國的Vitra 設計博物館 (Vitra Design Museum) 策劃「一起住吧!新集合式建築展」(Together ! the new architecture of the collective opens at the vitra design museum)展覽,邀請關心都市房價的你我,一窺來自美國、歐洲及亞洲等地解決都市住房問題的案例。

 

當我們同在一起!展覽中討論社會住宅的歷史,讓我們看到在有限空間中,各種同在一起的可能性。 (Photo Credit:Vitra Design Museum)

 

若是家具設計迷,就不能不知道來自瑞士的家具設計品牌 Vitra!以精密工業製程起家的 Vitra 不僅是瑞士精品的代表,更在1967 年,極具盛名的丹麥設計大師 Verner Panton 研發出全世界第一張一體成型的塑料椅《Panton Chair》,而它也是全球首件採用塑料一次模壓成型的 S 形單體懸臂椅。此外,由該品牌背書的設計博物館,更是建築與家具設計迷不得不走訪的聖殿。

 

精選世界各地的集合住宅,此次展覽要喚醒大家對都市住房問題的重視,以及不同社會群體間交流的可能。 (Photo Credit:Vitra Design Museum)

 

此次展覽的策展人 Andreas Ruby 表示,建築,從來都不僅止於個人行為,而是關乎眾人的公共議題,同時,在空間形塑的過程,也同步定義於空間中居住的群體,如三代同堂或黃金單身漢等,社會群體間彼此交流的過程,也左右各國房市的起落。

 

 

自己的問題自己救!關乎社會住宅的經濟問題,也在展覽中被探討和呈現。 (Photo Credit:Vitra Design Museum)
 

「一起住吧!新集合式建築展」用空間說故事,娓娓道來社會住宅的古往今來。有趣的是,現今看來的經典案例,多是源於不滿於當時社會現況的街頭抗爭。從 19 世紀晚期由 Charles Fourier 引領的法倫斯泰爾(phalanstères)式的工業集體居住區、1920 年代的合作住宅 (housing cooperatives) 及位於哥本哈根之佔領式社區 (autonomous community of christiania)。即便是當代,集合式居住空間也不失為解決住房問題的方式之一。

 

​​​​

 

雖然不能直接把建築搬到現場,但1:24 的模型帶我們走入各國社會住宅的實踐之旅。(Photo Credit:Vitra Design Museum)
 

​​有別於眾多建築展,「一起來吧!新集合式建築展」以 1:24 的當代建築實驗模型,構築烏托邦都市空間,提供給民眾更切身的空間感。不只如此,形塑這些空間的概念,也落實在柏林、蘇黎世、洛杉磯、東京及維也納等城市,從空間比例、外牆、建材及虛構城市等面向,重新探討並定義都市環境、公共領域與個人空間之間的關係。

 

 

想要住在社會住宅中的感受嗎?現在還有 1:1 大小的聚落式公寓捕捉社會住宅的縮影。 (Photo Credit:Vitra Design Museum)

 

現場也有可以實際體驗的區域,每一間房間都有自己的床鋪、廚房及衛浴設備,看了是不是很心動呢?(Photo Credit:Vitra Design Museum)

 

 

放眼望去,聚落式公寓 (cluster apartment) 的模型,提供民眾實際體驗共同及私有空間的居住形式;而由 Daniel Burchard 拍攝之影像組成的裝置,則宛如一當代社會實驗室,給予民眾探索及思考來自世界各地八大住宅形式的空間。
 
此外,我們可以從來自維也納的 Sargfabrik、蘇黎世的 Zwicky-Süd、巴賽隆納的 La Borda、柏林的 R50 等集合式建築,一窺新的居住型態。值得一提的是,結合商用空間、電影院、免停車費的超市、餐廳、健康顧問中心的蘇黎世 Kalkbreite,也是展覽中討論新居住型態之一大亮點。

 

 

展覽資訊:
展期: 即日起 - 2017.10.09(一)
地點: 德國的Vitra 設計博物館 (Vitra Design Museum)

資料來源:​​​​​​http://www.mottimes.com/cht/article_detail.php?serial=1594&type=0

 

文章標籤

hsiehidesig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義大利是個充滿氣質美學的熱情國度,在米蘭有 Prada 基金會,而羅馬則有自 2015 年起進駐義大利文化宮 ( Palazzo della Civiltà Italiana ) 的 Fendi 總部,分別推動結合當代藝術與時尚的文化新活力。

近期 Fendi 總部特別為羅馬市民規劃藝術家吉賽佩 ‧ 貝諾內( Giuseppe Penone )的首場個展,一起來看看現場有什麼不可錯過的經典吧!

貝諾內是義大利當代雕塑藝術家,更為 1960 - 1970 年代期間貧窮藝術主義 ( Arte Povera ) 的代表之一,不過,此流派並不如其名般窮困,而是主張以生活中常見的材料或棄之不用的日常用品等作為媒材,將創作轉化為簡練形式,訴說道法自然的藝術本質。總笑稱自己是人與自然之間媒介的貝諾內於此流派的體現,則是運用木頭、大理石材、臘膜和青銅為材,透過有機與幾何的人為構成,帶領觀者從作品中感受人與自然共生的反思。


Fendi 於品牌 90 週年之際,將總部辦公室搬遷至羅馬已有 82 年歷史的義大利文化宮 ( Palazzo della Civiltà Italiana ),共 6 層樓的建築中,除了作為辦公使用之外,特別將 1 樓打造為展覽空間,並承諾於當地積極投入時尚與藝術結合的現代文化推廣。( Photo Credit:Fendi ) 

本次的展覽「 Matrice 」 由紐約新博物館藝術總監,同時也是第 55 屆威尼斯雙年展策展人的馬西利亞諾.吉奧尼(Massimiliano Gioni)與貝諾內共同合作策劃,貝諾內認為羅馬古城中極具歷史代表意義的建築義大利文化宮 ( Penonethe Palazzo della Civiltà Italiana ) 室內大理石質地與作品材質特性得以完美融合,也銜接了自己長期以來希冀能藉由作品傳達藝術之於時間,時間之於生命的精神。


貝諾內認為大氣恢弘的義大利文化宮是展示自我創作的絕佳展場,建築體四面的拱門不僅為室內空間帶來完美的採光,也讓觀者得以欣賞 Matrice 展覽作品隨著日光升起、落下的光線變化中所呈現的不同視覺感。 ( Photo Credit:Fendi )
 

透過藝術雕琢和媒材的運用,貝諾內將生硬的樹木轉化為具可塑性的媒介,將時間、生命和與大自然共生的思考和意境帶入作品。如佇立場外的作品《 Abete 》以獨特的線條展現生命張力,在藍天襯托下,道出工業發展與自然環境間相衝突的悲歌。( Photo Credit:( 左圖 ) Fendi、( 右上圖 ) Wallpaper、( 右下圖 ) Valentina Sommariva  ) 

貝諾內展出自 1970 年代起所創作的共 15 件創作,在作品與場域間極為「 互補 」的襯托之下,勾勒出過往與現代交織的視覺氛圍,步向展場入口,以汞和金為材製成的作品《 Abete 》佇立建築前方,向觀者闡述工業與自然間共生的議題,觸動觀者與自然對話,也替精采的展覽揭開序幕。


作品《 Matrice 》由 Fendi 特別委託貝諾內所製作,以大理石和青銅鑄膜的手法將冷杉樹的成長過程凝結,隱喻自然與人文間的脆弱。( Photo Credit:Fendi )

室內展區中,你一定不會錯過與展覽同名的《 Matrice 》巨型作品,作品由 99 英呎的冷杉樹幹青銅澆鑄製成,貝諾內順著植物的生長輪進行雕刻,保留樹皮肌理,誘發觀者進行時間與生命的思考。緊接著,來到由木塊雕琢製成的樹木群所構成的一座超現實童話森林《 Ripetere il bosco 》,轉個彎《 Foglie di pietra 》則以看似纖細的枝幹強化,將石塊攀附舉起,在縷空、堆疊間取得巧妙平衡,展現出大自然極富力量的展現,而這件作品似乎與室外作品《 Abete 》相互唱和,內外之間激盪出對環境永續議題的倡導。


( 左圖 )《 Ripetere il bosco 》( 右圖 )《 Foglie di pietra 》的枝幹與枝脈肌理質地與空間中大理石紋理相映,近看、遠眺間展現不同的視覺趣味。( Photo Credit:Fendi )

Matrice 不僅是 Fendi 為羅馬城市和市民所進行的藝術美學的貢獻,帶領觀者進行人與自然,生命與時空的反思,對藝術家貝諾內而言,也是重要的展覽里程,讀者們若有機會到羅馬,別忘了來欣賞這場特別的藝術饗宴 !

 

展覽資訊:
名稱: Matrice 
展期: 即日起 - 2017.07.16(日) 
地點: Penonethe Palazzo della Civiltà Italiana

 

資料來源:http://www.mottimes.com/cht/article_detail.php?serial=1573&type=0

文章標籤

hsiehidesig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上鐵道旅行,似乎是一種必然的事,只要你曾淺嘗過,就無法輒止。然而今年 5 月 1 日在東京上野車站啟航的「四季島號列車」,揮別鐵道旅行給人的苦旅印象,將以最高端的設計,讓你的鐵道旅行回憶停格在最極致奢華的一刻。

「四季島號列車」外型由先前法拉利 Enzo 和 Rossa 的設計者奧山清行所設計,香檳金色的外觀,搭配簡潔線條,延續奢華精品語彙。(Photo Credit:East Japan Railway Company)
 
早在啟航前,大家即對由 JR 東日本所開發製造的「四季島號列車」充滿想像,號稱全球最奢華的觀光火車之一,外觀可是出自日本知名汽車設計師奧山清行之手,身為先前知名汽車法拉利 Enzo 和 Rossa 的設計者,訂製奢華生活自然是信手拈來,然而此次宛如五星級飯店般的設計依然超乎預期,讓火車不再只是交通載體,而是可以舒適居住、深入交流情感的生活場景。






溫潤色調奠定空間沉穩性格,西洋與東洋家具交相穿插,在火車上圍塑出一幅幅高端旅店圖像,帶給人歇心感受。(Photo Credit:East Japan Railway Company、KEN OKUYAMA DESIGN
 
將自然納為裝飾!透過最前方和最尾端的「觀景車廂」玻璃車廂設計,將北海道函館、溫泉鄉登別、鳴子溫泉、長野和山梨等日本東半部獨特的文化和美麗風光盡收眼底。列車還會隨著不同季節做路線更迭,以確保旅人們的新鮮感常在。不只如此,火車內部「觀景車廂」內部一隅的草綠色地毯與天窗的搭配設計,還特別另邀請到知名建築師隈研吾注入一點創意巧思,呼應外頭隨著車體移動,川流不息的優美景緻。

 
把戶外美景租借回來!大量的開窗引入充盈日光與綠意,內部淨白的車體牆面,營造輕盈療癒視感。(Photo Credit:East Japan Railway Company、KEN OKUYAMA DESIGN
 
除了飽覽戶外的迷人風光,車廂內部也自成一片人文風景!共10 節的車廂,只有 17 列車客房,每趟旅程更只接待 34 位旅客,帶來私密尊榮感受。除了每間套房皆設置了雙人床、置物和沐浴等空間,最頂級的套房「四季島 suite」更是坐擁極端享受,不只從地板至天花連綿的開窗,消弭了人與自然的界線,在其「樓中樓」中的檜木浴缸中貪享片刻沐浴時光,似乎也是人生一大樂事!




大器高雅的寢臥空間設計,讓旅人們即使在旅行中,五星級的酒店享受也不假外求。(Photo Credit:KEN OKUYAMA DESIGN)
 
儘管票價高昂,卻仍一位難求!不只首航日需透過抽籤才能搶票,目前至明年 3 月已全部額滿,即使是分享兩人房,每人費用仍在 8.6 萬元至 20 萬元台幣之間,最貴客房更高達 25.7 萬元台幣。然而豪華火車行旅仍是銳不可擋的趨勢,不只先前的其它豪華觀光火車如「九州七星號」仍廣受歡迎,緊接著預定於 6 月推出的另一部豪華觀光火車「暮光特快瑞峰號」,相信也將再次寫下奢華鐵道旅行新頁。




讓藝術走入生活!在車上不只能欣賞從日本傳統工藝如漆器、和紙、木材、餐具等,還可品味由沿途在地食材,並由米其林星級主廚中設計的精緻菜色。(Photo Credit:East Japan Railway Company)
 
特別的是,在這個講究速率的年代,「四季島」不以急速著稱,反而以時速 110 公里的慢速,讓人們有機會享受人生偶然的留白,旅人不再只是擦肩而過的過客,而有機會隨著時光的滯留,留下更多相遇的伏筆。
 
文章標籤

hsiehidesig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倘若有機會將日本當代建築大師們都湊在一起展現靈感創意,該會是個多讓人癡狂的風景啊!

其實這可不是件難事,而且早在幾年前就發生過囉!

十年前日本岐阜縣產業設計中心為了振興當地的傳統產業 - 美濃燒,以「 桌上的建築 」為題,邀請 12 位日本當代指標性的建築師,將建築人觀點體現於陶瓷杯碟的器皿設計,並結合思想與傳統工藝,與當地老舖陶瓷公司合作生產製造,將杯盤詩意完美呈現。

展現桌上的美學風情的同時,也改變了眾人對生活的思考及喝茶的品味。

十年後,回頭看這個計畫,你會驚訝的發現建築大師們所提出的概念仍符合時代趨勢,雋永地讓人難忘!是不是等不及要感受一番了呢?

 

 

 
Pyonko/妹島和世平凡中見不凡
 
2010 年獲得普立兹克獎榮耀的建築師妹島和世認為,即使是在平凡的器皿也應該擁有豐富的使用變化,因此在這款杯碟的設計上,她賦予了作品多元運用的特性,可依喜好選擇呈現的樣式。
外型杯小碟大,表面和內側都有特殊的立體花紋,若將杯置於碟上,從上方就能看出花紋層疊的效果,當你喝完飲品時,也能欣賞到如同花葉綻放於杯底的美麗;碟盤則可作為托盤或放置點心,充滿讓人愉悅的視覺幸福感。
 
妹島的設計賦予了杯碟多元使用的生命力,作品《 Pyonko 》杯小盤大的造型,使用者可依每次使用狀態不同而將杯子彈性地調整方位。
讓杯碟組能更適切的陪伴使用者,融入每個人的日常生活。( Photo Credit:余松翰、MOT TIMES )
 
 
 
Bo/伊東豊雄,發現傳統的新表現 
 
建築師伊東豊雄總是於作品中萃取自然元素的象徵,展現建築富彈性與柔和感的風情。
當伊東的創作特性結合日本傳統食器「美濃燒」,他提出替傳統碟盤增添現代設計感的想法。
呈現古日本食器的厚度、重量及觸感,賦予杯緣三個替代把手的凸起線條,作品近看嬌俏可愛,遠看像是天空中緩緩移動的浮雲,桌上風景在他的設計之下變的好有新意!
 
 Bo 》造型簡樸厚實。杯身和緩的凸面造型線條取代了把手,不僅在外形上增加趣味,也讓杯子多了止滑效果,伊東大師的設計巧思真是一舉兩得啊! (Photo Credit:余松翰、MOT TIMES )
 
 
 
Tsuki/隈研吾,杯碟的關係就像夫與妻
 
接受設計委託時,建築師隈研吾重新思考了杯碟間的關係。
他所設計的作品就像一對關係疏遠,卻不能沒有彼此的中年夫妻,看似各自獨立,但單獨欣賞時卻會缺乏完整的美感。
杯碟由三個曲面構成,杯底邊緣與碟的凹處邊緣曲面都能完美契合,杯子若不是完全地密合在碟的凹處上,就會因無法直立而傾斜。
換句話說,杯碟的凹凸可視為一體,也擁有絕對的互補性。
 
建築師隈研吾作品《 Tsuki 》將杯碟形容為夫妻關係,看似彼此獨立,卻又相輔相成,是雙方不可或缺的生命伴侶;人生的故事被融入了作品中,大師替桌上風景增添人生的韻味。 ( Photo Credit:北歐櫥窗 、余松翰 )
 
 
 
Prototype No.2/坂茂,器皿設計實用至上
 
以人們使用杯碟時,常會遇到的問題作為線索,建築師坂茂的設計作品首重實用性。
他認為平常茶匙除了一開始調味攪拌完後,就經常在杯子和碟子上搶位置,相當不便。
為解決茶匙多半多餘的問題,他設計出了一款附上調味棒的杯碟組。
看似規矩的外型,秘密就藏在具有深度的碟子裡!
使用前,將外型和杯口握把相同的小巧陶瓷調味棒事先收進碟內,使用後也完全不佔用空間。
此外,碟盤也能用來放置砂糖或奶油球等增添美味的調味料,可謂兩全其美之作!
 
出產自建築大師坂茂的杯碟設計,除擁有造型特別的杯子把手與可置放物件的碟盤凹槽外,也另加入了小巧可愛的攪拌棒,三位一體的設計替眾人解決器皿使用困擾。 ( Photo Credit:余松翰、MOT TIMES )
 
 
 
WinWin/竹山聖的杯碟之戀
 
自古以來,生命總是渴望著彼此之間的接觸,特別是有繁衍能力的生命體,更會用不同的本能製造與異性接觸的機會,人類以 Love 或 Enjoy 來稱呼這種行為。
而古凱爾特語中,「 Win 」這個詞結合了 Love與 Enjoy 的意涵,而這個詞也保留下來成為當地方言。
建築師竹山聖以其典故命名的杯碟組,將兩者的關係塑造為兩顆彼此尋找溫暖的心,你儂我儂、水乳交融,線條飽滿的把手設計展現此作溫暖的一面,而相較於隈研吾以作品描述夫妻之情,讓杯子和碟子談個戀愛,似乎也是種豐富生活情趣的選擇。
 
竹山聖將杯碟取名為《 WinWin 》,並於作品意象中融入生命體之間甜蜜的愛戀情感,在他眼裡的桌上風景真是浪漫十足。 ( Photo Credit:余松翰 )
 
 
 
A Pinched Face Cup/團紀彥的完美女郎
 
建築人在設計的時候容易陷入理性的思考模式,因此在設計與身體有關物件時通常會花更多心思。
世界上習慣使用左右手的人都大有人在,所以為了符合最大需求,左右對稱的設計佔了多數,但建築師團紀彥卻跳脫這樣的思維,創作了一個造型奇異的作品,讓你從不同角度欣賞,都能見到不同的表情變化。
杯碟組設計打破杯子的對稱性,將焦點放在「 把手 」,而碟身也為了配合杯形以手指最容易端起的形式來設計,視覺與觸感到位契合!

建築師團紀彥將《 A Pinched Face Cup 》作品融合了建築的風情,線條柔美,無論從上到下、左到右,每個角度都張顯了設計與詩意的特性,為杯盤使用營造出豐沛的感官享受。( Photo Credit:余松翰 )

 

 

 

E/長谷川逸子讓香氣長存
 
平常就喜愛咖啡及各國茶飲的建築師長谷川逸子,對品嚐咖啡這件事特別敏感,她認為品嚐咖啡時,香氣是相當誘人的因素,但為何咖啡都不像中國茶或是紅茶那樣附上杯蓋呢?
於是她決定做個有蓋的杯子!歪斜的外觀,從杯體、杯蓋直到把手處皆擺脫了僵化的制式風格,這個外觀看起來像是葉子、翅膀的有蓋杯盤組能為你集中飲品的氣味,創造飲茶時光的不思議感。

在建築師長谷川逸子的設計之下,這款名為《 E 》的杯碟組,外型圓弧飽滿,既像葉子又似水滴,讓桌上風景充滿想像空間的同時也成為替使用者 HOLD 住飲品氣韻的最佳幫手。(Photo Credit:余松翰 )

 

 

 

1/2 Columbus/六角鬼丈 – 哥倫布的立蛋
 
這組杯碟最初的構想來自「對切一半的雞蛋」。將蛋殼分為上下兩半,做出半球體和半橢圓體的兩個杯子。
將杯子合體,就能成為一個完整的球體,可以想像成地球或宇宙,建築師六角鬼丈稱之為「哥倫布的立蛋」。
為保持杯子的球體外觀,製作時得花盡心思掌握把手的角度,然後從球體切出一部分成為碟子,並將之設計成柔和的彎曲面。
只要運用豐富的想像力,說不定還能見到一顆大球的幻影呢!
 
在建築師六角鬼丈設計之下,美濃燒搖身一變,成為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探險象徵。建築迷不妨也運用自已的想像力,替《 1/2 Columbus 》定義更不一樣的可能吧!(Photo Credit:余松翰)
 
 
 
Tea For Two/青木淳設計出喝好茶的關鍵
 
為了想好好的品一杯中國茶,青木淳大師特地買了中國白瓷茶杯,他說:「 果然泡起茶來味道就是不同!熱水的味道和茶香調和得剛剛好。」
因為這個杯子,他領略到茶道哲學中的關鍵要素 - 溫度。
他將這個特別的體驗帶入作品中,特別將茶杯的邊緣做得薄且輕之外,茶碟中央的凹槽更是一絕,能由下方包覆杯體,如同用手心呵護著茶品,讓你能時時刻刻感受到它的溫度。
 
青木淳的設計將桌上風景想像為被星環圍繞的土星,在《 Tea For Two 》碟子的守護之下,讓茶的溫度不易散失,延長茶品的好味道。(Photo Credit:余松翰 )
 
 
 
Untitled/磯崎新的杯組雙峰塔
 
一高一矮的茶杯,就像比鄰而居的兩棟摩天樓,圓頂杯蓋同時也是茶碟,分開來的時候還能放置茶包等小物。
原始的設計構想是一系列以飲料種類和容量來區分,共計六組的杯與碟,但在本次計畫中未能實現,建築師磯崎新表示希望有將來機會將再開發其他款式。

最萌身高差《 Untitled 》,外型雖走極簡路線,但在建築師磯崎新一高一低的造型與擁有多用途的茶碟搭配下,桌上風景特色十足。

此外,當方糖和茶包「加入戰場」,與杯碟組共生的畫面也是讓人玩味。(Photo Credit:余松翰 )

 

 

 

Origin/高松伸內外兼具的不凡氣韻
 
這是建築師高松伸第一次嘗試瓷器設計。他以建築人的思維出發,由觀察時間、動作、形三方面與茶品間的關係,最終以「形」做為延伸。
他設法以杯子的原型做最小限度的變化,從圓柱狀中作出橢圓形的型態,賦予杯碟組有如建築體般的恢弘性格。
 
高松伸表示 :「 設計建築時必須堅持理念,將相關過程和方法控制在合理的範圍也非常重要。不
過,設計陶瓷器卻截然不同,因為過程中有太多偶發性和非合理性,這次的設計企劃,我可說是嘗試了一次概念崩解的體驗,讓人難忘。」(Photo Credit:余松翰 )
 
 
 
Pipe & Saucer/葉祥榮解決問題的設計
 
構思設計杯碟組時,葉祥榮建築師從筷子和刀叉等飲食器具使用上思考了各國的文化,他發現設計概念會讓人與器具間產生調和,甚至延伸出規範和禮儀。
他想到源右衛門窯打造的「 梅之杯 」因未能隔熱而很難拿在手上的窘況,到目前為止也無人去正視它;而美國人將灑在碟子上的咖啡倒回杯子裡的舉動,更是覺得啞口無言。
注意到以上種種問題,葉祥榮認為杯碟組必須要有把手以加強隔熱效果,以及即使不小心灑出來也無妨的碟子,於是就誕生了這件擁有特殊管狀把手的作品,除了實用上利於懸掛茶包以及放置小東西之外,看起來也像是兩個相連的房間般有意思。
 

杯子只可能有一個開口嗎?建築師葉祥榮打破既定印象,為《 Pipe & Saucer 》打造了雙重的開口,可以用放置點心、攪拌棒或當做把手使用,替實用性大大加分。(Photo Credit:余松翰 )

 

看完了 12 組精采的作品,建築大師們的創意是否讓你回味無窮呢?未來我們也會多為各位捕捉建築大師們的最新動態,大家敬請期待!

資料來源:http://www.mottimes.com/cht/article_detail.php?serial=935&type=1

                   http://www.mottimes.com/cht/article_detail.php?serial=938&type=1

文章標籤

hsiehidesig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過最新電影版深夜食堂了嗎?

如果你喜歡那種走調的氛圍,那你一定會喜歡這裡!

這裡可不是煙花酒巷,而是日本知名 Pop Art 藝術家村上隆的 Kaikai Kiki 公司辦公室 ( Office Zingaro Yokocho)  ,濃烈的昭和氛圍,帶著不羈的習氣,簡直把藝術家的任性妄為發揮得淋漓盡致。

 

相信大家對於村上隆先前的「三芳工作室」不陌生,其「集體的」、「産業的」工廠產製藝術形式顛覆人們既有想像,然而,今天我們要帶領大家從三芳工作室,潛入村上隆另一個更令人目瞪口呆的辦公室創作。

 

設置有復古紅色公用電話的喫茶店歡迎佇立在小巷的拐角,花樣的燈籠燭火和泛黃地圖,揭開辦公室序幕。(Photo Credit:Junpei Kato、Bar Zingaro)

 

位處宅男天堂中野百老匯鬧區 Nakano Broadway 4F,村上隆選擇將辦公室開在動漫天堂次文化聖地,與他的設計風格一拍即合。

夾雜在私人書店與詭異玩具間的是「歡迎來到甚蛾狼橫丁」標示,吸引著被好奇心驅使的人們。

一進去,時光頓時倒帶,昭和年代在眼前戲劇化揭開,錯置的時空,讓所有電影的異想都化為真實,從商店老街,湯屋、居酒屋、藝廊、咖啡廳到迪斯可舞廳,無不預告著午夜時分的降臨。 

 

一起來舞池搖擺吧!不管是 Bee Gees、ABBA,還是電影《 Saturday Night Fever 》裡約翰屈伏塔的經典舞蹈動作,在辦公區中,再度掀起 60 年代的迪斯可風潮。(Photo Credit:Junpei Kato)

不愧是藝術大師,連玩樂都不忘講究細節,在「辦公室」的設計中,特別委託他最愛的酒場「惠比壽橫丁」設計團隊浜倉設計,歷時 6 個月完成整體輪廓,更再花了2個月的時間做舊化工序。

你可以在酒館吧檯辦公、在燒烤店裡開會,一切彷彿都經過時光的淬煉,試圖營造出世故的氣場,然而,設計細節中,還是掩蓋不住藝術家的天真玩心。

 

昏暗的食堂平時做為會議室使用,你發現了嗎?烤雞肉串的菜單,如果從左讀到右暗藏了一個小秘密。(Photo Credit:Junpei Kato)

 

會議室〈錢湯 二乃湯〉的置物櫃,平時是用來收納文件,老闆在這裡開會,大概也能享受錢湯掌櫃的樂趣吧! (Photo Credit:Junpei Kato)

 
「從村上先生那裡接到了『想拜託你做一個像酒巷一樣的 office』這樣的委託,說實話真是嚇了一跳。」浜倉如此說。
 
或許你會好奇,為什麼要如此耗神設計一個辦公室到如此呢?
然而,做為一個以藝術為主業的企業,品牌風格的貫徹無非是一大課題,而這裡毫無拘束的空間體驗,勢必能激發出更多創意火花。
此外,不允許中途放棄、不輕易妥協的態度,也是希望透過這辦公室傳達的設計理念。
看似天馬行空的異想實踐,背後靠的無非是穩紮穩打的職人精神。
 
仿舊的和室空間配置高級的投影設備,在木質的框架中,企圖將一切時間停格。Photo Credit:Junpei Kato)
 
最好玩的莫過於食堂裡的菜單,還偷偷用自己的名字埋了首藏頭詩,而更衣室牆上的獎狀不是搬給別人,正是村上隆自己。
無論是由挪威品牌 Fuglen Oslo 策劃的 Bar Zingaro 咖啡廳中特製的太陽花拿鐵、公共錢湯外披掛的暖簾、舞池裡的鏡面閃光球、甚至是掛圖中的富士山,所有商店街景皆按比例如法炮製,極盡完美地曲折,藝術家的膽大心細,可見一般!
 
村上隆的招牌太陽花在 Bar Zingaro 咖啡廳中熱烈歡迎大家,特製的餐點價格誠懇,花拿鐵大約 620日元。花糖霜餅乾 3件 約 450日元。(Photo Credit:Junpei Kato、Bar Zingaro)
 
如果有這樣的辦公室,是否會讓你想流連到深夜呢?在村上隆虛構的小巷中,每個人都可以找到一個自己席地而坐的角落,還在加班嗎?一起相約來去村上隆的辦公室坐坐吧! 
 
文章標籤

hsiehidesig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眼間年假已經結束了 ,過年出門走春真的好人擠人啊!

這次為大家整理出「線上建築小旅行」, 不擁擠、不吵雜,讓你能自在享受普立茲克建築獎大師們在台灣的精采作品!

這趟旅行,我們將穿越時空,走訪位於台灣北、中、南部共十餘處的公共建設,從淡江大橋、學校、教堂,一直到美術館,帶大家欣賞經典建築和未來設計,跟著我們一同來場難忘的線上之旅吧!

 

Zaha Hadid—淡江大橋計畫

由 Zaha Hadid 與其團隊取得設計權的作品,在公布之際已備受眾人期待。Zaha Hadid 曾參與多項台灣公共建築競圖皆擦身而過,淡江大橋計畫,未來勢必成為台灣的國際新地標。

設計概念伴隨著其設計特色與在地景觀和生態保育概念而生,建築團隊試著以單一基座結合鋼纜來支撐長達920公尺的橋梁,盡可能降低對景觀的干擾與河岸生態的衝擊,完工後將成為全球最長單塔不對稱斜張橋。

 

丹下健三—聖心女中修道院

於 1967 年所建造的淡水八里「聖心女中修道院」,是日本建築師丹下健三在台灣的第一件建築作品,因其船狀造型被暱稱為「船屋」。

長廊到修道院主體,延路鋪滿石子,象徵寬心、靜心之意;空間充滿粗獷主義風格的元素和幾何構圖的細節之美,為修道院增添聖潔氣息。

 

伊東雄—辜振甫先生紀念圖書館

當綠林遇見書林,那是多麼美好的面貌啊!日本建築師伊東豊雄為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所設計的「辜振甫先生紀念圖書館」,就能讓人深刻感受到自然於生活流動的特別體驗。

建築於 2013 年完工,使用特級清水混凝土工法、與 88 根立柱形而上似雲似荷的造型屋頂素雅、別緻,實現人與自然共生的願景。

 

伊東雄—誠品松菸店

每逢周末,總成為台北人群聚、休憩地點之一的松山文創園區,園區內的「誠品松菸店」主建築體就是由建築大師伊東豊雄所設計的作品,融合舊菸場風華和新設計的活力,他成功創造空間和自然互動的佳話。

建築採圓弧形階層式設計,容納商場、電影院、音樂廳的使用機能,2013 年完工後,成為人們城市生活的精神食糧。

 

雷姆.庫哈斯—臺北藝術中心TPAC

位於士林臨時市場舊址的「臺北藝術中心 TPAC」由大都會建築事務所 ( OMA ) 建築師雷姆.庫哈斯 ( Rem Koolhaas ) 所設計,除方形與球體相融的建築造型吸睛之外,內部所規劃可彈性運用組合的三大劇場空間可望將臺灣表演藝術推向另一里程。

原工程預期於 2015 年完工,因財務及工程承包問題而延宕,期待盡早復工實現市民文化生活之福音。

 

羅傑斯史達克哈伯建築事務所—桃園國際機場第三航站

2016 年 5 月桃園國際機場第三航站國際競圖結果出爐,來自英國的羅傑斯史達克哈伯建築事務所 ( Rogers Stirk Harbour + Partners ) 拔得頭籌,預期於 2020 年完工。

他們提出以在地文化為本的「花瓣」設計概念,將流線型的天花板設計融合傳統建築磚瓦與自然山巒元素,讓旅客在欣賞建築的同時,也能感受深刻的台灣之美。

 

Álvaro Siza—西薩會館

受彰化台豐高爾夫球俱樂部之邀,葡萄牙建築大師 Álvaro Siza 所設計的「 西薩會館 」於 2014 年正式啟用,建築體隨著地形起伏,以簡潔、直接地清水模詮釋建築語繪。

空間靜謐低調地佇立於天光及周邊景致中,彼此和諧互動,有如一件完美的藝術品。

 

伊東雄—台中國家歌劇院

於 2016 年 8 月啟用的台中「國家歌劇院」是日本建築大師伊東豊雄的作品,擁有全球獨一無二的曲牆結構建築,從建築外觀開始到室內空間無處不充滿生命之於藝術、藝術之於生活的意涵。

此外,空間內的設計還結合光影、樂聲以及對自然的想像,絕對值得你親自體驗。 

 

安藤忠雄—亞洲現代美術館

不說你可能不知道,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在台所設計的第一件建築作品就是台中亞洲大學的「亞洲現代美術館」。

2013 年啟用,這個令人陶醉的空間,由三個以玻璃帷幕為架構的正三角形,彼此錯落堆疊,空間中再創造空間,美術館因而更添詩意。

 

貝聿銘、陳其寬—路思義教堂

台中西屯區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落成於 1963 年,出自著名美國華裔建築師貝聿銘和台灣建築師陳其寬之手,設計以四片雙曲面薄殼結構組成,由屋脊和前後玻璃引入光源,日夜皆美讓人流連忘返。

此作品是為台灣建築史上的雋永經典,也陪伴歷屆東海人的成長記憶。

 

妹島和世— 台中綠美圖

將於 2020 年完工的「台中綠美圖」,位於水湳經貿園區,這座兼具圖書館和美術館功能的特色建築,由建築大師妹島和世所設計。

主體由 8 座白色建築交錯組合而成,並於空間中大量運用玻璃、輕鋁材質,賦予建築與自然相互穿透的意象。

 

坂茂—台南市立美術館

每逢五六月花期,台南市市樹鳳凰木鮮豔明亮的大紅色彩,總是將城市氛圍襯托的格外熱情。

你知道嗎? 這樣的生活記憶成為建築師坂茂的創作靈感,鳳凰花的外形轉化為五角造型賦予「 台南市立美術館 」新生。

預期建築將於 2017 年年底完工,成為一台灣古城的新文化地標。

 

坂茂—南投紙教堂

1995 年阪神大地震重創日本神戶市長田區,為替當地盡一份心力,建築大師坂茂提議設計一處「紙教堂」,成為當地社區重建、集會、救難等匯集之地。

這間象徵愛與希望的建築,10 年後漂洋過海來到台灣南投,於 2008 年 921 大地震 9 週年的前夕開放,成為兩國間於社區營造及地震社區重建的交流平台。

 

God Böhm—菁寮聖十字架堂

深信建築師的身分是能透過建築連結環境的過去和未來,由德國建築師 Gottfried Böhm 所設計位於嘉南平原的「菁寮聖十字架堂」在 1960 年啟用。

三角椎式建築獨特的造型教堂佇立於稻田和屋舍間,陪伴台灣走過 50 餘年的風華,時光更迭,這幢永恆的經典如今看來仍是韻味十足。

 

資料來源:http://www.mottimes.com/cht/gallery_detail.php?serial=156

文章標籤

hsiehidesig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再過不久就要過年啦!大家是不是都安排好要去哪裡旅行了呢?

還沒有計畫也沒關係,這次幫大家準備了懶人包,不只可以環島,還可以看到全台各地的"最強建築"哦!

不但包括幾處近期知名的休閒景點,其中更不乏榮獲各大獎項的優秀作品,

不多說一起來看看吧!



1.羅東|藤森照信—老懂軒、美檜亭
「老懂軒」的圖片搜尋結果

素有「建築頑童」稱號的日本建築師藤森照信,為宜蘭一手打造的兩座茶屋「老懂軒」與「美檜亭」座落於羅東文化工場。

揉合泥土、檜木等貼近大地的當地原材,微觀蘭陽的風土生活,從離地垂吊 3 米半空、鳥瞰風景的「老懂軒」,到頂高 4.5 米,可仰望天光的「美檜亭」;設計旅人們可從不同視角欣賞宜蘭,又能沉浸在仿古色古香的氛圍中靜品茶香。

 

 

2.宜蘭|黃聲遠—宜蘭美術館

宜蘭美術館改建自 1899 年設立、1949 年因戰火毀損而重建的「舊臺灣銀行宜蘭分行」,並由建築師黃聲遠操刀設計;

這裡特別保留了多數原有外觀及歷史元素,踏上三樓的露台,則可以看到後來新建的臺灣銀行,以及宜蘭市區向來最繁忙的五岔路口,其周圍數十載的小吃攤,亦彷彿是刻意留下般與美術館一起生活。

 

 

3.新北金山|姚仁喜—法鼓文理學院

山坡地基地向來是一門建築的永續課題,而這座獲頒「2015 臺灣建築獎」佳作的「法鼓文理學院」,便是將「留白」還予大自然的成功案例。

它是由國家文藝獎得主、建築師姚仁喜所設計,以近乎「修行心志」的方式,將 1590 個台階緩衝地形高差,伏於山勢而行;

同時也捨去擋土牆的使用,保留了大部分的地貌,並打破傳統主要動線的配置方法,不以行政大樓為中心的發散路徑,也為校園建築開啟了新的篇章。

 

 

4.桃園|何黛雯、林雅萍——八德中正堂(市立圖書館大湳分館)

入圍第二屆 ADA 新銳建築獎、同時也在今年甫榮獲遠東建築獎《舊屋改造特別獎》第二名與人氣獎的「八德中正堂」,曾是一座放映《養鴨人家》、《汪洋中的一條船》等經典片的老電影院,也是早期阿兵哥的育樂場所;早自 60 年代以來一直是當地民眾的共同生活記憶,隨著軍隊移防與眷村改建,建物本體逐漸損壞之外,也潰散了原來緊密的社會網絡。如今在歷經漫長的完善修復後,也再次賦予了它嶄新的歷史意義。
 於 1964 年落成的中正堂,在兩位建築師何黛雯、林雅萍 6 年來的細心修復設計,以及社區居民的共同努力下,在 2014 年重新以地方圖書館之姿開放使用;同時,原本放映電影的集體記憶,也透過玻璃量體的多媒體放映室空間得以重現與延續。在有陽光的午後來到這裡,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位子坐下來吧!靜謐之間,彷彿能依稀聽見眷村時代的人情、笑聲及寒暄。

 

 

5.台中|王柏仁、吳宗穎—紅點文旅

 

前身為 1979 年「銀河大飯店」的紅點文旅,以 70 年代的時空場景做為建築主軸,並搭配不同主題,摻揉台灣傳統「氣口」(台語「口氣」之意)的住房內裝設計,空間裡外皆回應記憶紋理。來到這裡,嗅聞老建築兼具體驗潮文化,不僅是設計旅人夢鄉前的最後樂園,也提供當今旅店一種另類的詮釋。

從二樓一路滑下可「直達」一樓大廳的超大金屬溜滑梯,全長 27 公尺如巨蟒般,以 102 片不鏽鋼板焊接而成的工藝作品,絕對是值得嘗試的一大亮點!

 

 

6.彰化 | Álvaro Siza —台豐高爾夫球場西薩會館

1992 年榮獲普立茲克桂冠的葡萄牙建築大師 Álvaro Siza,建築語彙總是優雅靜謐,而近千坪的「台豐高爾夫球場西薩會館」正如 Siza 筆下的詩篇,篇章簡潔純粹,段落卻鏗鏘有力;不追求華麗的外觀布局,而是將空間隨地景而生,機能則暗藏於底層結構內部,廣幅的落地玻璃將建築與八卦山相映揉合,融為一體。大至建築裡外,細膩至家具、地毯、門窗五金等,更全是由 Siza 團隊一手包辦,若想綜覽「一桿進洞」的大師經典,趕緊準備好球具出發囉!

 

 

7.雲林|甘銘源、李綠枝—雲林農業博覽會園區(農博生態園區)

獲得「2015 臺灣建築獎」的「雲林農業博覽會園區」,是蝸居城市中的設計迷們,可難得一次接觸溼地、多樣生態及永續精神的育樂好去處。
 原為 2013 年的農博會而興建,然其蓬勃生氣卻未因農博結束後歇止,而是在建築師甘銘源及李綠枝的規劃下,部分展區已改為常設開放,也成為當地居民聚會、運動的生態公園。10 年荒地透過引入周邊生活用水,經淨化後形成人工湖及溼地,演替出各種原生植物的綠地環境;園區內多數的場館建築如入口、餐廳、碳匯林場更採用台灣中部盛產、碳排放量低的竹子為永續建材,不僅適合親子休閒同遊,也給了嚮往芬多精的設計旅人們一處新興野放幽境。

 

 

 

8.台南|蔡宜璋—台南鹽埕圖書館

 

 

 

 

 

 

 

 

 

 

 

 

 

 

台南人真的是太幸福了!文青們除了「MUJI BOOKS」外,由奇美博物館建築師蔡宜璋所設計的「台南鹽埕圖書館」,也是另一個好去處哦!
相較 MUJI 旗艦店以室內氛圍體驗為主,鹽埕圖書館更是全館從裡到外都以「書」為設計元素的旗艦空間!尤其室內貫穿三層樓的巨型原木書梯,搭配綿延全棟牆面的落地書架,或行或坐的動線使用,再佐以陽光自然穿透的玻璃屋頂設計,打造出超夢幻的閱讀空間!

 

 

9.高雄|Francine Houben—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引頸期盼許久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由亞熱帶充滿生命力的生活樣態出發,將老榕的蔽蔭做為建築設計意象,以及涵蓋歌劇院、音樂廳、戲劇院、表演廳以及位於底層的服務設施,透過有機的型體包覆延伸。這座亞洲最大、總席次近 6 千席的複合表演基地, 2017年1月1日,景觀園區部分開放;表演廳院預計於2017年10月落成啟用 ,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10.金門|畏硏吾—風獅爺典藏館

除了「環島」,還要「跳島」!深受大家喜愛的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融合「風、木、光、線」的細膩之作──金門「風獅爺典藏館」延續「隈研吾流」一貫的「負建築」、「弱建築」形式,位於金門機場旁的風獅爺典藏館,採用細尼龍環狀繩索做成包覆隔間的帷幕,框架出具透明感的展示空間,並引入風、光等自然元素,形成柔和、輕鬆的休閒場域;加上配合周邊的「金門風獅爺商店街」等設施,建議來到金門的設計旅人在下次登機前,記得多留一些時間在此遊逛一番哦。

 

 

看完這麼多厲害的作品,是不是很想趕快出發啊!
趕快擬訂計畫趁過年熱血一下吧

 

資料來源:http://www.mottimes.com/cht/article_detail.php?serial=811&type=1
                  http://www.mottimes.com/cht/article_detail.php?serial=812&type=1

                  http://www.searchome.net/article.aspx?id=22437

文章標籤

hsiehidesig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相信讀過設計的人應該都有耳聞過瑞士家具大廠 Vitra

裡面集結了無數設計名師的創作

例如 Eames 夫婦、Verner Panton、George Nelson、柳宗理(Sori Yanagi)等人

在眾多家具愛好者心中

這個品牌可說是經典的代表、收藏名單中的前幾名

Vitra也特別將歷年來重要的經典設計椅

微縮製造成100張精緻迷你的模型椅


瑞士家具大廠Vitra從1992年開始,將歷年來100張重要的經典椅依1:6的比例縮小為模型椅。

 

實際上Vitra當初的製作動機完全是因為現實考量

由於鄰近的設計大學經常向Vitra出借椅子作為教學道具

為了不讓實椅在運送途中損壞

於是想出製作模型椅的解決之道

直到1992年Vitra才開始致力於經典椅的微型製作

 

由於產品體積小且作工精細,每張Vitra模型椅皆大量使用人工方式製造組裝。

 

為了達到維妙維肖的精準複製

每張模型椅皆使用實椅剩餘的材料來製作

甚至某些模型椅還是由該實椅的設計團隊聯手打造 

相較於一般市售的盒玩(Blind Box)與粗製濫造的仿冒品

Vitra模型椅反倒不似複製品

更像是實實在在的設計真品

 

每張Vitra模型椅皆以木盒包裝,並附上保證書以示原廠製造證明,非一般盒玩贗品所比擬。

 

不少Vitra模型椅必須以手工組裝成形,收藏之餘也多了賞玩的樂趣。

 

義大利設計師Paola Pivi以80張Vitra模型椅創作出這盞《椅燈Chair Lamp》燈飾作品。 

 

在設計迷的眼中

Vitra模型椅不僅僅是一件設計小物與藝術品

更是百年經典椅的活典藏

並真實反應設計、工藝、科技與歷史背景的時代縮影

而這些影響設計界甚深的經典椅設計

通通都能在Vitra模型椅中收藏得到哦


位於瑞士的Vitra設計博物館設有經典模型椅的常設展,可一覽百年經典設計的時代縮影。

資料來源:http://www.mottimes.com/cht/article_detail.php?type=1&serial=590

文章標籤

hsiehidesig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設計界一年一度的大事「東京設計師週」即將於10/26至11/7正式展開

雖然是掛名為「東京」  但是展出者都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大咖

展出的作品類別也非常多元  而今年呢則是分為三個展區

分別是Creative Life展、行動設計展以及超級貨櫃屋展

接下來就先來回味一下去年MUJI無印良品所展出的度假小屋作品吧!

 

已經從賣家具漸漸跨足到集合住宅的MUJI提出了一個「MUJI HUT」的度假小屋新提案

分別邀請了深澤直人、Konstantin Grcic以及Jasper Morrison三位設計師

以不同材質各自設計出心目中度假小屋的樣貌

這些小屋只提供最基本的生活所需設備

希望選擇遠離塵囂的人能享受與自然共處的時刻

 

澤直人的木製小屋

有著暖爐的小屋是深澤直人為小夫妻所設計的木製小屋

既不是奢華的別墅  也不是露營的純樸

在最小的限度裡  享受著日常卻又能親近大自然的時光

 

 

Konstantin Grcic的鋁製小屋

三位設計師的作品中  佔地最小卻擁有夾層挑高空間的就是鋁製小屋

其實Konstantin Grcic被賦予的課題是「挑戰個人生活空間所需的最低限度10平方公尺」

靈感則是來自日本高速公路上常見的卡車

沒有特定的使用功能  也沒有設置任何家具

期待設計者可以發揮自由的想像

 

 

Jasper Morrison的軟木小屋

最後的軟木製小屋被賦予的課題是「一家四口的家族小屋(約35平方公尺)」

這間小屋有著和洋混和風格的外觀  走進小屋又有日式傳統建築的氛圍

軟木小屋以「短暫停留為前提」

希望不論是海邊或是山間  都能陪你上山下海

 

雖然今年看不到MUJI的度假小屋展

但還有很多精采有趣的展覽作品都會在2016年東京設計師週展出哦

剛好在東京居住或是旅遊的你千萬不能錯這個一年一度的厲害展覽哦

 

資料來源:http://www.mottimes.com/cht/article_detail.php?serial=794&type=1

                 https://gooume-jp.com/works/549/zh_TW個

文章標籤

hsiehidesig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20151120094427.jpg

相信大家應該對「社會設計」這個名詞並不陌生,顧名思義就是「解決社會問題的設計」,它涵蓋的的範圍非常廣泛,小至平面設計,大至城市規劃等等。

 

最近這些年來,世界各地的天災、戰亂數目增加,許多人的家園都被破壞或是被迫離開家鄉,也因為如此有越來越多的建築師研發臨時住所來照顧這些災民、難民。

每個人在自己的崗位上,依據自己的興趣、專長、能力,都能以自己的方式,為社會盡一份心力。

泰國邊境的城鎮—美索(Mae Sot)就是最好的範例。由於緬甸政府長期打壓其境內的克倫族人(Karen People),大批族人因而逃往泰國美索。

 

因為這些原因,位於美索的梅道診所(Mae Tao Clinic)從1980年代就開始不斷致力於提供緬甸難民所需的服務,近年來更設置了兒童發展中心(Children Development Center,簡稱CDC),讓這些因政治迫害而遠離家園的小朋友可以有接受教育的機會。

 

mottimes_images_1520151118165103.jpg

mottimes_images_6020151118165040.jpg

mottimes_images_6020151118165055.jpg

mottimes_images_6420151118165031.jpg

梅道診所的醫療與訓練中心也是由a.gor.a architects所建造。

 

而這些這正就學年齡的難民,不只有就學還有居住的問題,因此當地的建築事務所a.gor.a architects,便為這些學齡難民建造臨時宿舍。

mottimes_images_6620151118163534.jpg

mottimes_images_8920151118163527.jpg

a.gor.a architects創始人之一,來自德國的Jan Glasmeier說「2012年時,CDC的學生人數曾高達1000多人,因此臨時宿舍的建造成為當時的首要任務,但由於經費和人手不足,我和另一位事業夥伴,來自西班牙的Albert Company Olmo,必須想出一個低成本又能快速執行的方法。」

 

mottimes_images_4220151118165604.jpg

最初討論臨時宿舍所製作的模型。

 

最後,他們決定就地取材,廢物利用,把當地廢棄建築中的木材作為建築結構主體,他們也仿照泰國傳統建築,將整個主體結構架高,以加強室內隔熱、通風,同時也防範雨季時造成的淹水情況。

為了確保內部通風舒適,a.gor.a architects選擇竹子做為地板、牆壁的建材,並以樹葉覆蓋屋頂。每個宿舍面積72平方公尺,可容納25個學童。因為組裝、搭設容易,可容納125個學童的五間宿舍只花了兩個多月就完工了(2012年4月~6月間)。

 

mottimes_images_1720151118170328.jpg

mottimes_images_3920151118165802.jpg

mottimes_images_6320151118165818.jpg

mottimes_images_9020151118165832.jpg

選用竹子、樹葉搭建而成的臨時宿舍都是就地取材,未來就算這些宿舍都不需使用了,也可以直接回收不會造成資源浪費。

 

但這個富有社會意義的設計卻僅存在兩年多,去年2月一場大火銷毀所有心血,慶幸的是學童皆平安無恙。

不過這個計畫並沒有就此停止。為了重建宿舍,a.gor.a architects在網路平台發起募款活動,短短兩個月就籌得五千多美元。在大家的努力之下,重建計劃已在去年9月底10月初完成。

a.gor.a architects的facebook頁面都有定期公布重建計畫的進度,新蓋的宿舍現有60個學童,兩個家庭入住,希望總有一天,他們再也不需要離開自己的土地,也能享有居住的權益。

 

mottimes_images_8420151118165338.jpg

mottimes_images_6020151118165344.jpg

mottimes_images_8320151118165348.jpg

遠離家園的孩子們,終於再度有了一處「暫時」的居留之地。

資料來源:http://www.mottimes.com/cht/article_detail.php?type=1&serial=799

 

hsiehidesig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是不是希望有更多的空間呢?

還是想要有個秘密基地呢?

夾層

沒錯

就是樓中樓的意思!!

 

今天就是要介紹夾層的妙用及設計

1.利用高高低低的空間規劃,避開需要一定高度的空間出現在同一立面,

   再利用透明隔間及鏤空建材,像玩魔術方塊一樣,轉出空間感又能兼具機能性。

 

2.規劃夾層空間,最好規劃一個開放式的休憩區,或是開放式書房,

   這樣就不會一上去就是二樓隔間,感覺壓迫感很大,

   利用開放式的規劃製造一個緩衝點,從挑高位置向樓上看視覺也比較延伸。

3.不做繁複設計,由於夾層屋的二樓通常會因為空間分割成上下樓而顯得較狹隘,

因此在天花板處理上盡量簡化才能讓空間看起來更寬闊,或是在天花板與牆面連結的垂直角落做設計,

才不會影響視覺及動線。

4.由於空間低矮常因高度不夠顯的太低而讓人有壓迫感,可多運用水平光,捨

   棄安裝主燈,以間接燈光或是隱藏燈光,減少壓迫感。

5.規劃一個私密空間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像是臥室或是更衣室,

   因為挑高空間被切割後,夾層往往比一樓矮一些,所以適合規劃私密空間,有種秘密基地的感覺。

6.上下樓共用的挑高設計,如果再隔夾層,一樓將會顯的十分狹小,

   可以在挑高的牆面上做一些一路向上延伸的設計,再加上氣派的吊燈,

   就能讓空間產生視覺焦點,也賦予了空間的個性。

 

 

哎呀呀

不小心又告訴你們太多小貼布了

還是來看看大家都是怎麼設計的吧!!!

 

文章標籤

hsiehidesig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北歐風北歐風

我家風格要北歐風

到底什麼是北歐風?

IKEA?

印象中提到北歐風聯想到的都是傢俱跟極簡

是不是一個間單沒有過多裝潢的室內空間,再去搭配一些軟件佈置就稱之為北歐風?

北歐風

由北歐五國的歷史演變而形成的

古典到鄉村再到現代北歐風

現代北歐風的特點有乾淨、簡潔、溫暖、人本概念、自然色彩、實用、恆久、有機線條、細膩質感

與崇尚機能美的設計概念不斷落實,影響世界各地。

 

 

順便分享一篇文章,裡面有詳細的北歐風演變的介紹

http://www.searchome.net/article.aspx?id=15700

 

說真的

大家會去比較北歐風的設計和日本的設計嗎?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跟小編一樣認為他們都屬於極簡的設計呢?

小編認為

北歐風之於日式蟬風

簡單來說

同樣極簡的兩個室內設計

一樣全白的裝潢

北歐風也是會用到木建材的搭配

但多了一點鮮豔的色彩和古典美

 而相較之下日本的設計

則是採用大地色系去做搭配 禪”及簡約的線條去做搭配 

 

 

北歐設計

日本設計

 

 

 

 

 

 

文章標籤

hsiehidesig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OH YA~~~
夏天來囉!!!!!
陽光 沙灘 海邊 比吉尼辣妹 猛男帥哥
挖! 口水口水趕快擦一下
雖然我們在市區無法隨時直奔海邊享受
但我們也能去游泳池消暑消暑
今天就來看看
房子與游泳池如何共處一室吧!

先介紹一下游泳池的施作方法
首先需要放樣、測量、開挖,
接著泳池池壁閘板組裝與綁鋼筋及池底、池壁灌漿,
再來是池底及池壁粉光或磨平,插鋼筋及安裝膠膜布,
最後是池邊修緣石鋪裝及池岸步道修飾,過濾系統,然後放滿水就完成囉!
游泳池設計當然還是要注意實用性與安全性,才會是個好設計。

 

無邊際游泳池

無邊際游泳池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吧
說道無邊際游泳池大家應該第一個想到的是......
新加坡的金沙酒店
目前世界最大的無邊際游泳池,從57樓之上俯瞰閃閃發光的城市天際線。


真的好美喔
其實在台灣也是有不錯的無邊際游泳池

日月潭 涵碧樓
利用水的表面張力,創造池面平靜無波宛如明鏡般的視覺效果並與日月潭融為一體。

嘉義 桃城茶樣子

墾丁 H會館

 

透明游泳池

透過強化玻璃看到游泳池裡的人

(就像去海生館參觀一樣

哈哈

其實透明游泳池可以讓不游泳的人在泳池邊也能和水中的人互動

(怎麼越講越像.....)

陽光透過水折射出來的陰影也能為室內增添不同的色澤

設計師巧妙的設計

泳池透明的其中一端是面向室内的,從室内看上去它就像一個精巧的畫框,泳池中的水與人相映成趣~ 

哇哇哇哇!

有美人魚~

帥人魚!!?

 

螢光游泳池

游泳池再加上燈光的照射

有種夢幻的螢光色

透過水的光不會過於刺眼

是讓人好放鬆的藍光

又帶一點神秘的氣氛

 

最後要讓大家張大你們的嘴巴

聽說....

在倫敦.....

要蓋一間有空中游泳池的豪宅

空中游泳池!!!!!!

沒錯

就是連接兩棟大的空中游泳池!!!!!!!!!!!

據說這棟豪宅會在2019年完工

文章標籤

hsiehidesig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終於!!!

小編終於等到這天到來了!! (阿哈哈哈哈哈)

今天帶著愉快的心情,把亂七八周的桌面整理乾淨

期待了一整個禮拜的連續假期,就是今天了!

下周不能與我們拉哩也別傷心,讓我們利用好好的假期一起回顧過去

星際大戰有7部曲,我們也有 3 部 曲 !!

今天讓我們來瞧瞧第二部曲,有哪些需要特別注意的部分。

-----------------------------我是分隔線-------------------------------

高雄 楠梓區  李公館 (全文請點)

以禪風營造一個家該有的大氣,

玄關配粗曠的石材讓人印象深刻,加上穩重的木色搭配整體更相得益彩。

客廳延續入口意象,少了石材給人的粗曠,讓人舒適休憩。

這樣舒適的空間是每人理想的標地

-----------------------------我是分隔線-------------------------------

高雄 林園區  楊公館 (全文請點)

以木作結合電視牆與推拉門之間,省略開門門片的阻隔

左側拉門在需要私密空間時也可以拉上門阻隔對外開放空間。

-----------------------------我是分隔線-------------------------------

高雄 鼓山區  王公館 (全文請點)

整體以新古典為軟件主調,輕鬆打造華麗新古典

牆面跳色緩和新古典繁雜感,免於空間狹小缺點

色彩也讓牆面有層次,空間完成度更高。

木做吧檯選用白色減少厚重感,與電視造型牆面相得益彩。

線板搭配復古刷漆營造出的頹廢浪漫,讓人更難以拒絕

(小邊也覺得貴氣的新古典,多了絲人味XD)

IMG_5177.jpg

IMG_5106.jpg

IMG_5120.jpg

IMG_5171.jpg

IMG_5186.jpg

IMG_5215.jpg

 

看完第二部曲

肚子應該又餓啦~再去餐桌來第二輪

好好享受過年連續假期,上班日再見啦!各位~

最終曲將會如期獻映

不急,好東西都是值得等待的

敬請期待!!!!!

 

文章標籤

hsiehidesig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就快要過年啦~

穿新衣戴新帽,推推車在家x福大肆購買零食的日子就快到啦!!!!

即將迎接我們的就是新的一年啦!!!(其實是令人期待的9天連假!!)
古人說的好
我們要溫故知新
過年前,不免俗的就是要來2015協億設計完工作品大賞

由於完工案場實在太精采,

星際大戰有7部曲,我們也有 3 部 曲 !!

今天先讓我們來瞧瞧首部曲~豆糾~


台北 蔡小姐

整體氛圍走北歐輕現代的舒適感

電視牆面櫃體以半開放不規則拼接,營造活潑感

小編最喜歡中島設計

斜邊的設計,增加空間動線的流暢又兼具餐桌的功能

小空間創造奇蹟的好範例就在這裡啦!!!


高雄 楠梓 黃先生

現代結合新古典,混搭的新風格迸出新滋味

櫃體部分結合鏡面材質,具有放大空間的效果

加上幾盞特色風格的燈飾,簡單營造微奢華的古典風格

主臥床頭用繃布,配上一抹鮮紅,強烈鮮明的風格就跳出來囉

童趣的孩房,以壁紙及捲簾童趣的圖樣元素,營造活潑的氛圍

這樣現代感融合古典輕奢華,是不是也別有一番滋味呢!


高雄 復興二路 陳先生

舊大樓的新翻修,賦予了一間房子的新生命

淺木皮色調,讓整個家的氛圍流露淡淡的北歐風

小編最喜歡的就是這裡ㄇ字型的廚房

用系統櫃成型門片原有的線條,不會讓空間太死板

白色的色調,讓特色的手把跳脫出來

這樣美觀又功能性十足的廚房,在裡面煮飯的女主人真的好幸福啊!!!!


看完首部曲

是不是已經在期待二部曲了各位

不急,好東西都是值得等待的

下禮拜為各位看官揭曉二部曲,敬請期待!!!!!



文章標籤

hsiehidesig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