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應該對「社會設計」這個名詞並不陌生,顧名思義就是「解決社會問題的設計」,它涵蓋的的範圍非常廣泛,小至平面設計,大至城市規劃等等。
最近這些年來,世界各地的天災、戰亂數目增加,許多人的家園都被破壞或是被迫離開家鄉,也因為如此有越來越多的建築師研發臨時住所來照顧這些災民、難民。
每個人在自己的崗位上,依據自己的興趣、專長、能力,都能以自己的方式,為社會盡一份心力。
泰國邊境的城鎮—美索(Mae Sot)就是最好的範例。由於緬甸政府長期打壓其境內的克倫族人(Karen People),大批族人因而逃往泰國美索。
因為這些原因,位於美索的梅道診所(Mae Tao Clinic)從1980年代就開始不斷致力於提供緬甸難民所需的服務,近年來更設置了兒童發展中心(Children Development Center,簡稱CDC),讓這些因政治迫害而遠離家園的小朋友可以有接受教育的機會。
梅道診所的醫療與訓練中心也是由a.gor.a architects所建造。
而這些這正就學年齡的難民,不只有就學還有居住的問題,因此當地的建築事務所a.gor.a architects,便為這些學齡難民建造臨時宿舍。
a.gor.a architects創始人之一,來自德國的Jan Glasmeier說「2012年時,CDC的學生人數曾高達1000多人,因此臨時宿舍的建造成為當時的首要任務,但由於經費和人手不足,我和另一位事業夥伴,來自西班牙的Albert Company Olmo,必須想出一個低成本又能快速執行的方法。」
最初討論臨時宿舍所製作的模型。
最後,他們決定就地取材,廢物利用,把當地廢棄建築中的木材作為建築結構主體,他們也仿照泰國傳統建築,將整個主體結構架高,以加強室內隔熱、通風,同時也防範雨季時造成的淹水情況。
為了確保內部通風舒適,a.gor.a architects選擇竹子做為地板、牆壁的建材,並以樹葉覆蓋屋頂。每個宿舍面積72平方公尺,可容納25個學童。因為組裝、搭設容易,可容納125個學童的五間宿舍只花了兩個多月就完工了(2012年4月~6月間)。
選用竹子、樹葉搭建而成的臨時宿舍都是就地取材,未來就算這些宿舍都不需使用了,也可以直接回收不會造成資源浪費。
但這個富有社會意義的設計卻僅存在兩年多,去年2月一場大火銷毀所有心血,慶幸的是學童皆平安無恙。
不過這個計畫並沒有就此停止。為了重建宿舍,a.gor.a architects在網路平台發起募款活動,短短兩個月就籌得五千多美元。在大家的努力之下,重建計劃已在去年9月底10月初完成。
a.gor.a architects的facebook頁面都有定期公布重建計畫的進度,新蓋的宿舍現有60個學童,兩個家庭入住,希望總有一天,他們再也不需要離開自己的土地,也能享有居住的權益。
遠離家園的孩子們,終於再度有了一處「暫時」的居留之地。
資料來源:http://www.mottimes.com/cht/article_detail.php?type=1&serial=799